“在陪伴彝族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近期,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彝心家文化织梦队”的师生来到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向当地的孩子们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家文化,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一次偶遇收获一份感动。7月8日,成都工业学院彝心家文化织梦队成功抵达民建镇,并成功与民建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对接工作,对接的工作人员正是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8届毕业生唐锐峰。唐师兄在马边县从事基层服务工作已经多年,他深耕基层,用心倾听每一位居民的声音,用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的困难。如今,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献身基层的初心和使命:“在这片土地上,我学会了如何用爱心和耐心去温暖每一个人,也明白了基层服务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彝心家文化织梦队与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作人员对接
一份陪伴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7月9日,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分享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体验,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向孩子们描绘了大学校园的美好图景。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到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从紧张刺激的竞赛挑战到温馨和谐的宿舍生活,每一个细节都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激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勇敢追梦,争取将来也能走进心仪的大学校园。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时,面对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志愿者们耐心细致,运用趣味教学法,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陪孩子们做游戏时,面对孩子们展露的笑颜,志愿者们心里满是欣慰和成就感。

志愿者们以自己的大学故事激励孩子们认真学习

指导老师与志愿者们一起为孩子们辅导作业

志愿者们陪伴孩子度过愉快的游戏时光
一个伟人故事书写一颗爱国心。志愿者们以陈毅元帅生平事迹为主线,加强孩子们对革命先烈的认知、认同;以24字陈毅精神为指引,鼓励孩子们“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忠心报国、勇于献身、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培养爱国之心、树立远大理想。

志愿者们宣传陈毅精神
一首歌曲连通汉彝之心。志愿者们带动孩子们一起诵红诗、唱红歌、读红文,一篇《少年中国说》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一首“马边之约”搭起了彝族同胞与汉族同胞心灵的桥梁,一句“就让你指引我前方的路”牵动了志愿者们和孩子们的心。

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起唱歌

志愿者们教孩子们朗诵《少年中国说》
社区工作人员周旭芳形容志愿者们就像星星:“你们以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温度,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仅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天空,更如同点点繁星,照亮孩子们前行之路。”纯真的孩子们以最质朴的方式向志愿者们送上了鲜花,她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成为闪闪发光的人”。这一刻,那一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具象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心中也有了轮廓。

当地孩子给志愿者送花
(撰稿人:范欣怡、张渝苹;审稿人:蒲涛、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