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7〕18号)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2018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强基工程、铸魂工程,具有特殊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围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宣传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紧迫性。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广大师生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意识形态领域主流向上向好。然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着规律性把握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队伍数量不充足,整体素质不够高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强化;文化育人功能突显不够,全校大思政工作格局还没形成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我省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现代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长效机制。
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1.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着眼于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不断完善和落实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协同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结合实践深入开展“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有针对性的做好深层次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
(责任单位(部门):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人事处、各二级单位)
2.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将国情省情校情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编写优秀典型案例,建立诚信档案制度,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开展师德标兵、青春榜样等评选表彰,组织先进模范校园巡讲,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开展院系文化评比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持续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将每年9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12月作为法制宣传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广大师生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责任单位(部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综合改革与政策法规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人事处、校工会、各二级单位)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大通识教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努力推出传统文化在线课程。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加大四川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力度。持续开展“书香校园”经典阅读、“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责任单位(部门):党委宣传部、学科专业建设与评建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筹)、科技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各二级单位)
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不懈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突出、贴近实际,加强分层分类指导。强化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建设示范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比赛和公开课观摩,加强视频公开课建设,强化资源共享。合理设置教学规模,严格落实课时规定。制定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完善分类分级培训。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建立特聘教授资源库。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和院系党总支书记、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系主任)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形势政策课。
(责任单位(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党委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学校办公室、各二级单位)
5.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建。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机构设置改革,配齐配强思政领导班子,培养或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梳理专职教师的学科归属和研究方向,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形成学科团队。依托学科建设,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科研水平。
(责任单位(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党委组织部、教务处、人事处)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水平;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报告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建设,按规定师生比例逐步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构建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家庭、社区等的快速危机干预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心理社团的积极作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部门):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各二级单位)
7.规范教材选用。
严格执行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标准,进一步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选用,把好思想关质量关。意识形态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其他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教务处要会同相关院系制定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落实选用责任。规范教材出版与选用,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理。
(责任单位(部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各二级单位)
(二)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8.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政治标准,确保各类课程在政治导向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所有教学活动都不得出现违背宪法法律、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家安全和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
(责任单位(部门):教务处、各二级院系)
9.完善思想文化管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的引导和管理,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学校的活动,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校园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规范管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加强对重点人物的工作,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
(责任单位(部门):党委宣传部、科技处、保卫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社科联、学报编辑部、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各二级单位)
10.加强对境外资助资金、非政府组织和涉外活动监管。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的规范管理。规范接受资助审批程序,未经依法审批的,不得接受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坚决防范和抵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讲学、邀请访问、学术交流、培训、项目合作等名义,从事破坏活动。加强外教、留学生准入审查和日常管理,防止其进行与正常教学求学无关的非法活动。规范师生接受境外媒体采访和与外国使领馆的交往,并主动向省级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责任单位(部门):外事办、科技处、保卫处、各二级单位)
11.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坚持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原则,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场所、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散发宗教类出版物及宣传品,严禁穿戴、佩戴宗教标志。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严密防范和处理邪教干扰破坏活动。
(责任单位(部门):保卫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各二级单位)
12.强化校园网络安全。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规范校内单位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社会网络资源管理。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反馈,规范校内机构和师生自媒体管理,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广泛开展师生网络素养教育。
(责任单位(部门):党委宣传部、网络管理与信息服务中心、保卫处、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各二级单位)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
13.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贯穿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全过程,引导教师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和情感认同。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考核,定期评选师德突出的优秀教师,大力宣传师德典型。选派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传帮带。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党员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贫困村等挂职锻炼,结合教育教学积极参加当地的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等。
(责任单位(部门):人事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校工会、党委宣传部、各二级单位)
14.严把教师评聘和考核政治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教师准入关,规范管理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使用。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师德“一票否决”制度,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专家选拔等评聘和考核环节,对违法违规的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责任单位(部门):人事处、党委组织部、教务处、科技处、外事办公室、各二级单位)
15.选优配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或兼职组织员、宣传员;二级党组织按要求设置纪检组织或配备专兼职纪检人员。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师生比按照1:350左右的比例逐步配齐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班导师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选聘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逐步推进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管理人员晋职晋级纳入学校综合改革中进行统筹。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的培训。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奖励。
(责任单位(部门):人事处、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纪检监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各二级单位)
(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6.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制度和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建立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年度报告制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发挥师德楷模、名家大师、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度。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做好党外人士工作,做好在校工作学习的港澳台侨教师和学生工作。
(责任单位(部门):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校团委、校工会、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党委统战部、各二级单位)
17.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对“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校园广播等平台的支持力度,力争在学校全覆盖。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加强学生互动社区和“两微一端"建设,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研究开发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应用和新产品。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唱响网上主旋律。整合宣传、网络管理与信息服务中心等部门资源,建立综合性网络文化成果评价研究体系,积极探索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责任单位(部门):学生工作部(处)、网络管理与信息服务中心、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校团委、科技处、人事处、各二级单位)
18.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和路径。提高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比重,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对师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统筹力度,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的社会调研,推进科教融合。建立一批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将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学分。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出台《成都工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及细则。
(责任单位(部门):教务处、实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创新创业学院、科技处、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地合作处、各二级单位)
19.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体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帮助解决教师在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建立教师收入稳步增长机制,统筹做好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
(责任单位(部门):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人事处、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各二级单位)
20.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切实加强学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青年学生方面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各项活动,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的载体和方式,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大力扶持科技应用型社团,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精品社团。
(责任单位(部门):校团委、各二级院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2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执行力,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校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履行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负责向党委报告决议执行情况,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明确1名党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
(责任单位(部门):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综合改革与政策法规处、纪检监察处)
22.强化院(系)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求贯彻到院系工作中,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进一步加强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配好院(系)党总支书记和院长(系主任)。积极探索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模式,党员院系领导一般应进入党总支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进一步明确党总支书记、院长(系主任)工作职责,规范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部门):党委组织部、党委办公室、各二级院系)
23.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在按院(系)内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探索依托新型教学机构、创新创业俱乐部(孵化园)、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宿舍、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推行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服务等做法。以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为抓手,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党员、干部每年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师生党员亮身份等活动。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端正师生入党动机,严把党员入口关。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党员发展计划,重视在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重要渠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教育党员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及时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持续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责任单位(部门):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
24.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
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探索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完善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学校各部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工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部门):学校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学生工作部(处)、各二级院系)
中共成都工业学院委员会
2018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