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祖国》杂志采访了我校柔引专家——成都工业学院绿色创新工业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玲教授,并以《中国方案引领数字经济:数字公民培育工程开启新篇章》为题,作为封面人物进行了专题报道。
邓玲,女,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主讲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等博士硕士课程,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出版了关于生态文明、城镇建设、区域发展等领域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她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其文理并行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为经济与管理类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祖国》杂志报道节选:
数字经济是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商业活动和交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它涵盖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优势、超大市场规模、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建立形成以数据要素制度为基础,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数据基础设施为载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并以“中国方案”赋能千行百业。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逐渐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数字公民培育工程正是数字经济“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促进传统公民向数字公民转变,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2024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强调要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而数字公民培育工程则是数字人才培育的基础性工程,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意义。随着数字公民培育工程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新篇章也将顺势开启。
一、数字时代下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
数字公民,是相对于传统公民而言,拥有数字化身份,具备一定数字素养和技能,能够合法、安全、负责地使用数据、数字技术、数字设备从事生产生活,并参与数字社会活动的公民。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包括数字意识、数字技能、数字安全、数字伦理和数字参与等内容。中央网信办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从意识、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强调了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可见,一名合格的数字公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具体能力,是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显然,这些素养和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从传统公民到数字公民需要引领和培育。
二、高质量发展下的战略视角
在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数字公民培育工程至关重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民情,要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因此,数字公民培育工程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数字公民培育工程通过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促进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数字素养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乎社会文明程度、国民素质以及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它贯穿于数字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公民自身发展的全周期。通过精准化、专门化的数字技能培训,不仅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字人才,还能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实现数字教育的均衡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强调以数字技术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谋求教育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公民的培养。今年8月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更是强调“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数字公民培育工程不仅旨在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还致力于提升公民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培育亿万个能够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数字公民和成千上万个能够传播数字技术的培训师,将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精细化程度,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建设人才强国与数字中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并助力解决我国人力资本开发不足和基层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的问题。
三、数字公民培育工程的启动与实施
2017年,我国首个“数字公民”试点项目在福州市鼓楼区正式启动。该项目由福州市鼓楼区委、区政府与新大陆科技集团联合开发,成立了”数字公民”联合实验室,重点是建设公民的数字身份认证平台、个人数据归集平台。试点项目大幅度地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民参与度,为国内开展数字公民培育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近年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成都工业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玲带领四川大学、成都工业学院、成都格润创新科技研究院部分师生,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和成都市蒲江县开展“公民义务授课与知识更新”制度试点工作,并以数字公民培育工程为重点深入推进。邓玲教授团队以数字知识与技能的传播为试点的载体,以“培训培训者”为制度试点的重要方法,不断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地方发展的政策文件和行动。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采用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引进高校和科研单位团队,充分依靠移动、电信、联通、铁塔等本土企业和“数字能人”的技术力量,开发了一系列数字技能的普及课程、教材和教学视频,养了一批本土的数字技能培训师,把数字经济的知识和技术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传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数字公民培育模式。一方面运用“培训培训者”方法,快速有效而又低成本地传播视频剪辑、手机使用、各类APP使用等数字技能。另一方面采用“100+20+2”的场景能力培育模式,着力培养公民的数字应用场景意识和场景能力。截至2024年8月28日,邓玲教授及其团队已经组织了194期数字场景案例的学习,从农副产品电子商务O2O新消费场景、基于移动支付的智慧交通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5G智慧医院场景到“无人机+智慧农业”数字管理服务场景、农业智慧化服务场景、AI助农场景,从农产品贸易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5G+数字乡村、5G无人农场到云稻米认养模式、生成式AI技术方法和工具、智慧水稻种植场景等,成为数字公民培育工程实施的先锋队伍。
(来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审稿:房延)